第九百六十一章 取乱侮亡_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
皖南牛二 >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 > 第九百六十一章 取乱侮亡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九百六十一章 取乱侮亡

  “还有,殿下之前自称刘止,止与正,只差一横,综合这种种迹象,亮才敢冒昧断定大皇子身份,还请殿下勿怪。”

  刘正先是惊讶,转眼又是满脸钦佩之色,一把扶住了诸葛亮:“哎呀呀,诸葛兄果然大才,心思如此缜密,且不出门便知天下事,实在是名不虚传。”

  “殿下过誉了。殿下年纪轻轻,如此文武双全,只身闯荡天下,又在慎阳立下大功,这才是世间罕见。”

  两人客套了一番,便再次落座。

  诸葛亮眉眼一挑,目光一闪,似乎便看出了刘正的心事:“殿下此番忽然离开慎阳城,四处游历,可是心中有何疑惑?”

  刘正点头道:“不错。我有一件心事,一直不得开解,不知诸葛兄能否为我解惑?”

  诸葛亮忙道:“殿下有如此大才与抱负,但有所问,在下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。”

  “唉……”刘正长长叹息了一声。

  “先生以为,方今天下局势,我洛阳朝廷,比之于各方诸侯,实力强弱如何?”

  “自然是朝廷遥遥领先。论及财力、兵力,只怕其余各处诸侯合力,怕也不及朝廷。否则,曹操何须耗费心力,献上厚礼,先后说动羌人、乌桓、高句丽出兵袭扰中原?”

  “这就是了。”刘正拍了自己大腿一把,脸上颇有些愤恨之色:“既然如此,何至于朝廷与那曹贼屡次交手,都不能将其剿灭?那曹贼虽然有些本事,却也不见得有化腐朽为神奇之能,这其中关键,究竟在何处?”

  诸葛亮原本轻摇的羽扇,忽然停了下来,他看了刘正一眼,问了一句:“殿下可曾看过?”

  刘正有些不明所以,不过还是回答道:“自然看过。”

  诸葛亮将羽扇放下,说道:“中有一言:‘佑贤辅德,显忠遂良,兼弱攻昧,取乱侮亡。’这尚书虽非兵书,可其中‘兼弱攻昧,取乱侮亡’,实乃兵家之至理名言。”

  刘正似有所悟:“你的意思是……”

  “如今天下局势,虽是朝廷一家独大,然其余诸侯也好,两处伪朝廷也罢,或占据天险,易守难攻。或实力雄厚,且能够专心对付朝廷,而无他忧。纵然实力不如朝廷,然其政局并不混乱,首领并不昏庸,其势力内部,极为稳固,并无败亡之势,甚至有欣欣向荣之像。曹操、刘备、孙坚、刘焉等辈,更是一世枭雄,又有诸多人才尽心辅佐,朝廷要想加以剿灭,进而一统天下,已非战事所能尽收其效。”

  刘正听得连连点头:“正是如此啊,我自慎阳一战后,便一直有这般想法,只是郁结心中,难以表述,更思而不得,不想诸葛兄一语道破。”

  刘正如遇知己,说话的速度都加快了许多。

  “那不知如此局势,要如何破解?”他身子向前倾去,上半身几乎已经在压在了二人中间的桌案上。

  诸葛亮倒也没有在意,继续说道:“所谓‘取乱侮亡’,自然是要让他们自己乱,自己亡,待时机成熟,朝廷再出兵征讨,莫说数十万大军,只怕几万兵马,便足以平定天下了。亮常与乡野百姓交流,乡间樵夫,有一名言:劈柴不照纹,累死劈柴人,也是此理。凡事能够顺应大势而为,则事倍功半。”

  刘正努了努嘴,沉思片刻,又问道:“父皇常教导我,所谓大势所趋,其实便是民心向背。诸葛兄此意,莫非是这些诸侯所占之地,民心尚未归于朝廷,故此大势不在我手?”

  诸葛亮先是点头,紧跟着又摇头:“是,可又不是。准确说,应当是民心尚未完全归于朝廷。朝廷在治下各郡县,严明法纪,打击豪强,兴修水利,减免赋税,鼓励农桑,兴旺商旅,发展官学,这些地方,无论士、农、工、商,都大获其利,岂有不归心之理?”

  “然而,益、荆、豫、扬、交、徐等地,却是不同。这几州百姓,对朝廷政令,多只是风闻其事而已,单单为了些许传言,又有几人愿意舍弃家业,来到朝廷所治之地,重新打拼?”

  刘正再次露出不解之色:“可是,朝廷对待百姓,确实比曹贼等人,要善待许多,莫说洛阳了,纵然是边关的云海、朔方等地,其百姓安居,商旅繁荣,也不下于豫、徐等中原富庶之地,哪怕只是听了些许传闻,百姓难道就不会因此而对朝廷心生向往,对曹贼等叛逆诸侯,心怀厌恶么?”

  诸葛亮闻言,只是苦笑了一声:“殿下这些年久居深宫,会有如此想法,倒也并不稀奇。只是寻常百姓所思,与你我却是不同。”

  “哦?如何不同?”刘正追问着。

  “曹、孙、刘等人,治理地方,颇有章法,秩序安定,风调雨顺,虽比不得朝廷治下那般繁荣,赋税也比朝廷治下较高,可无论如何,也远胜于当年桓灵二先帝在时。昔日百姓以树皮度日,甚至充做流民,朝不保夕。如今总算得以安居,纵然并不富足,可对百姓而言,已是难得的清平盛世了。故此,曹操等人,在你眼中,或许是国之逆贼,在百姓眼中,却未必如此,其中对他们感恩戴德者,也不乏其人。”

  “而昔年国事衰微,宇内动荡,百姓蒙难,苍生受苦,先有黄巾之乱,后有诸侯纷争,虽有陛下出面,力挽狂澜,可百姓对这汉室江山,总归有些离心。凡此两点,便形成了如今这等大势。”

  “这……足下所言,实在是前所未闻,倒也新奇得很,只是……”

  刘正有些纠结,诸葛亮见状,只是报之一笑。

  “如此言论,在任何典籍之中,也无有记载。在下几年前,也和殿下一般想法,只是几年来,出入乡野,深入百姓,才知道我等平日所说的那些‘为民请命’之煌煌高论,却未必真是百姓所想。”

  “陛下乃万古明君,但能遵循此理,治理天下,则不出数年,定可使天下民心尽归朝廷,那时,曹操等辈,自然就会落得一个‘乱’与‘亡’了,何愁不能灭之?”

  刘正站起身来,肃然道:“诸葛兄高论,刘正受教了。”

  “不敢不敢。在下一介草民,狂悖之言,还请殿下莫怪。这个“兄”字,亮实不敢当。”

  诸葛亮忙起身回敬。

  刘正忽然眼珠一转,随后嘴角咧开一笑,让诸葛亮不由一愣。

  只见刘正忽然伸出手来,一把握住了诸葛亮的手:“诸葛兄虽然年纪轻轻,却身怀经天纬地之才,有包藏宇宙之志。若蒙不弃,刘正愿与足下义结金兰,以兄弟相称。”

  “啊?”诸葛亮吓得一个激灵,差点跳了起来。

  “不可不可,万万不可……”

  “怎么?诸葛兄是看不起在下,觉得在下学识,不配与足下相交么?”

  刘正的脸色,马上变得满是委屈,这变脸之快,让诸葛亮暗暗咋舌。

  “不是不是,亮绝无此意……”

  刚才还高谈阔论,俨然将天下尽握掌中的奇才,这时被刘正吓得手足无措起来。

  “没有此意就好,嘿嘿,来来来,咱们就在这里跪下,祭告天地,从今日起,你我便是手足兄弟。”

  刘正也不管他同不同意,直接抓着他的手,生拉硬拽地跪了下来,然后自己就首先拿着脑袋,往地上磕了下去。

  诸葛亮苦笑着,无奈之下,也只能一同磕去。

  “哈哈,太好了。”刘正欢喜异常:“父皇有二叔他们四个结义兄弟,如今我也有了你这个兄长,真是人生一大快事啊。”

  “诶,不可不可。殿下身为皇子,亮岂敢居先?亮虽虚长两岁,也当尊殿下为兄。”

  “这怎么行……”

  刘正刚要反驳,诸葛亮马上说道:“据我所知,陛下与其他四位将军,义结金兰,陛下年岁也是最小,然其他四位将军,钦佩陛下为人,依然尊他为兄,如今你我既要遵循此例,对此事,自然也当一并效仿,否则这个金兰,亮万死不敢领受。”

  刘正看他态度坚决,也只能答允:“也好,既然兄长……哦不,既然贤弟这么说,那愚兄就恭敬不如从命啦。”

  诸葛亮松了一口气,心中暗道,这大皇子之前看起来文质彬彬,不想耍起赖皮来,却也是一把好手。不过扪心自问,自己对这位大皇子,也算是投缘了,抛开他身份不说,能够与这样的人结为兄弟,也确实算是一桩美事。

  “咕咕咕……”一个古怪的声音忽然传来,诸葛亮忙四下张望,奇怪道:“诶?这时节,莫非还有蟾蜍出没?”

  刘正有些不好意思地指了指自己的肚子:“嘿嘿……是……是愚兄的肚子在叫……”

  “额……”诸葛亮一时语塞,随后仰头大笑。

  “哈哈哈……倒是小弟的不是了。来人,快准备宴席……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wannanniuer.cc。皖南牛二手机版:https://m.wannanniuer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